明朝宣德年间,暹罗(今泰国)向明朝廷进贡了数万斤黄铜(即“风磨铜”)。此前的几千年里,中国铸造鼎器所用的多数是青铜,很少用黄铜,所以,明宣宗面对这些有黄金般光泽的“风磨铜”如获至宝,决定用之制造宗庙祭祀的鼎和内府日常使用的炉具。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宣宗责成宫庭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等人督办制作了一批精美绝伦的黄铜香炉——宣德炉,也常称宣炉。自此开创了大量使用铜炉的先河。
“宣炉之妙,在宝色内涵,珠光外现,澹澹穆穆,而玉毫金粟隐跃于肤里之间,若以冰消之晨,夜光晶莹映彻,迥非他物可以比方也”;“宣炉最妙在色,其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正如好女子,肌肤柔腻可掐”。不仅色质典雅,宣炉色皮的种类也十分丰富,仅著斑色就有朱砂斑、朱红斑、石青斑、石绿斑、黑漆古斑、淡蓝斑、枣红斑等许多种;至于脚色则更加丰富,如栗壳色、棠梨色、蜡茶色、琥珀色、藏经纸色、甘蔗红、海棠红、桑椹色、猪肝色、石榴皮色等等。而且,若用温火烧炼,还会呈现出绚烂多变的色泽。
自宣德铸炉成效,直至清朝,一直有很多人追随仿制。综合后来追加的炉具,宣德铸炉总计不过一万余座,并且深藏宫禁,普通人难得一见。多亏仿制者广为冶铸,才使世人有幸一开眼界。至于民间的伪制者更是不计其数,甚至演变出了一系列的伪制方法。经过五百余年的风风雨雨,由吕震所督办的宣德三年铸造的铜炉已经极为罕见了。而且,对于那些精心铸造的仿制品,连文物专家们也难以确证是否是宣德三年所铸。不过,流传下来的一些优质的仿制品也极为精良,仍然具有极高的价值。
以后要是再有说自己的是宣德炉的可要谨慎了,因为它很有可能是赝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