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筛选
中国铜香炉古有宣德炉今有巧生炉

2018-08-27 铁壶之家壶文历史

  陈巧生经过多年研究,严格遵循中国传统铜炉制作技艺,基本解开了宣德炉制作的奥秘。他用铸造宣德炉的失蜡法技艺,恢复了足以乱真的数百种宣德炉经典器型;他更以30多年的探索,研制出失传已久的“大红袍”铜器制作工艺。他所制的古韵铜炉,其造型古朴,工艺精湛,色泽润和,沉稳内敛,精纯素雅,可谓明代珍品“宣德炉”的当代再现。宣德炉是由明宣宗朱瞻基在大明宣德三年参与设计建造的铜香炉,明清以来,达官显贵、社会名流均以拥有一件宣德炉为傲。巧生炉以中和为美,礼仪为度,蕴含着江南文化独特的精神气,著名收藏家马未都赞叹:“古有宣德炉,今有巧生炉。”


宣德炉


   “有一次,一位古玩圈的朋友花费巨资入手一件‘宣德炉’,拿到我这儿请我鉴定,我一看,原来是我制作的高仿宣德炉,这件事对我内心震动很大,我要创作新的、自己的铜炉,不能再让人们上当受骗了。”今年60岁的陈巧生回忆往事时动情地说。
  陈巧生在阐述铜炉的收藏价值时说,王世襄先生收藏的10件铜炉曾经拍卖到1000多万元,其实这个价值远远不够的。首先,铜合金原料的自身价值非常珍贵,除了采用上等铜材外,还有金、银、锡、锌、镁等多种贵金属加入,炉质尤为细腻,色彩斑斓。当年,王世襄先生和他的同事在故宫博物院从事40多年文物研究,从未见到过真正的明代宣德炉,足见制作宣德炉的原材料极为珍稀。
  第二,炼次繁多,工艺繁复,炼制配方更是秘密。明代大收藏家项元汴在《宣德炉博论》中说:“宣庙遂敕工匠炼必十二,每斤得其精者才四两耳。”如此炼出的精制铜,当然是纯之又纯。一般炉料只要经过四炼,而巧生炉需要十二至十八炼,炉质更为纯细,在铸造工艺上又采取了优于翻砂法的失蜡法,不惜工时,一模一件、件件手工,以这样的材质和铸造工艺制出的铜器,已非一般铜器所能比拟,尤其铜炉皮壳给人—种不同凡器的感觉,他研制出来的“大红袍”颜色,更丰富了铜炉的色泽。古代宣德炉留下的颜色远超今人的想象,比如马鬃色、大红袍、鳝鱼黄、枣皮色、糖梨色等等,古书上也没有写具体用哪种中草药制作皮壳,用什么手段形成何种颜色,更多地需要自己去体会,很神秘。他采用各种天然中草药调和成汁,然后趁刚铸就的炉体尚有余温时,及时涂上,待药汁沁入炉体冷却后,予以打磨。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涂、磨,前后要经过数十次反复,费时数十日,炉体的皮壳才会慢慢形成,炉体色泽调养得鲜洁腻润而油然有光,达到“玉毫金粟隐跃于肤里之间”。


苏州巧生炉博物馆


   第三,在传承宣德炉的基础上,创作出新的、自己的“巧生炉”,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像錾刻勾龙架挂熏炉,这种独创的吊炉具有一种通透之美。“老爷子(指父亲陈巧生)给我铭记在心的一句话是,人一辈子把一件事做好就可以了。”从小就被严父管教的陈冠臻说,他小时候并不理解父亲,现在才了解父亲穷尽一生所做事情的意义。由于铜炉成品率太低了,需要在不断的失败中才能找到成功的秘诀,因此,他有责任、有义务把中国铜炉制作技艺传承下去。
  “我们从琳琅满目的巧生炉展品中,可以看到一种坚守,我们要向陈巧生先生的这种文化坚守致敬。”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刘正教授说,我们更要向陈巧生先生饱含推动中国传统铜炉文化的无私心意和情怀,表示由衷的敬意。杭州净慈寺住持戒清在简要分析中国香炉文化发展史后说,巧生炉具有独特的格调和穿透力,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极为难得。
  “道是相通的,正如丰子恺在《弘一法师的三层境界》中所说的‘艺术的最高点与宗教相通’,巧生炉大巧若拙,以技入道,传承着中国传统文脉和技艺,展现了中国工匠精神和文化自信。”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王一飞这样评价巧生炉。

  • 原装日本采购
  • 严选保质保真
  • 30天退换货
  • 10倍赝品赔付
400-607-9898
www.tiehu520.com
筛选